[首页] >> 新闻动态 >> 战线动态 >> 10bet和betway

广安市:筑牢教育扶贫兜底网,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线

[四川省教育厅] 发布时间:2020-09-08 09:07 来源:广安市教育体育局 分享:

“治穷先治愚,扶贫先扶智”。广安市以均等教育机会、保障教育权利为重点,精准施策,多措并举,探索建立了控辍保学体系、教育资助体系、志智双扶体系“三大”教育扶贫体系,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,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,实现了教育扶贫不落一县、均衡发展不落一校、教育资助不落一生,全市无1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,为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一、筑牢“四条”防线,构建控辍保学体系,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一个都不少

广安市坚持筑牢“联控联保、办学行为、结对帮扶、监督管理”四大防线,构建起全方位控辍保学体系。2014年以来,全市应劝返人数547人,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71人,实现“应返尽返”。

筑牢联控联保防线。将“一个都不能少”作为工作硬目标,成立由单位“一把手”任组长的“控辍保学”领导小组,建立“六长”(县长、局长、乡镇长、村长、校长、家长)责任制,层层签订“控辍保学”责任书,印发了《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》《关于建立健全控辍保学机制,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》等系列工作文件,建立健全联控联保机制、巩固动态监测机制、控辍保学考核机制、责任追究机制等长效机制,确保控辍保学工作落到实处。

筑牢办学行为防线。学校每周开设法制课堂,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。广泛宣传《义务教育法》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等法律法规,增强家长“不送孩子读书是违法的”法律意识,营造良好的“控辍保学”氛围。建立健全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机制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保障机制、留守学生档案,保障残疾学生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、留守儿童入学权利。2014年以来,全市对辍学或疑似辍学到市外的学生累计发函协查1290次,电话核实6.5万人次,使辍学学生能回来、想回来、安下心来。

筑牢结对帮扶防线。围绕“减存量、控增量”的工作目标,依托“干部访万家”“千师进万户”等活动对全市建档立卡学生进行全覆盖摸排、登记、核实并建立工作台账实现学生信息的互通共享。制定专项劝返方案,建立志愿者及学校教职工与学生建立“1+1”联系,招募“控辍保学”志愿服务者5000余人,成立“控辍保学”服务机构456个,建成“留守学生之家”265个,帮助关爱各类特殊困境儿童和学习困难学生,做好心理疏导,化解厌学情绪。劝返后落实专人关爱帮扶,动态掌握学生思想动态,做到关爱留守学生不落一人。

筑牢监督管理防线。制定了《教育扶贫项目监督检查方案》《教育体育系统项目目标考核办法》等监督考核文件,实行“工作推进整体情况了解到位”“建档资料核查到位”“现场实地查看到位”“进村入户访谈到位”等四到位督查机制,定时和不定时开展督查,督促指导各地健全控辍保学、适龄儿童入学等基础信息台账,精准摸排基数,分析吃透原因,落实主体责任,做到发现一例劝返一例销号一例。

二、坚持“四大”举措,健全教育资助体系,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

2014年以来,广安市坚持完善资助政策,创新资助手段,规范资助管理,广泛宣传发动,做到贫困家庭资助全覆盖。2014年以来,全市累计资助学生102.66万人次(其中,建档立卡学生152499人次),发放各类资助金额23.13亿元(不含义务教育“三免”资金)。

完善资助政策,致密政策保障网。贯彻落实国省教育资助政策,因地制宜出台“免除建档立卡家庭幼儿午餐费”“免除普高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住宿费”“资助1000名贫困大学新生”“提高建档立卡家庭大学生特别资助标准”等一系列地方特惠政策,建起了“纵向贯通、横向联通”资助政策体系,实现了“教育阶段全覆盖、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”资助格局。

创新资助手段,资金打卡到户。将教育资助纳入市委市政府民生工程,增强市县协调、上下联动的资助能力。对全市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进行全面摸底核查、登记造册,建立精准的建档立卡学生台帐和教育扶贫信息数据库,精准识别率达100%,做到资助对象精准无误。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足额落实配套资金,并在开学时将资助资金逐级分解下达到校。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,采取减、免、缓、助等形式予以资助,通过“一卡通”打卡发放资助资金,确保贫困学生按时入学。

规范资金管理,资助阳光透明。落实教育部“六规范”的要求,出台《广安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》《广安市学生资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》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》《教育扶贫救助基金补充通知》等系列文件,规范简化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申办手续、资料审核等程序,开设办理绿色通道,开展监督检查,推动教育资助工作更阳光、透明。

广泛宣传发动,政策应知尽知。组织专人每月深入各地各校进行专项扶贫宣传,学校通过黑板报、宣传栏、小广播、校园网等形式积极开展扶贫宣传主题教育,帮助贫困学生转变观念,以“小手牵大手”的方式,助力贫困家庭思想脱贫。抓好重要节点宣传,在开学时、毕业季,利用政务网站、政务微信、主流媒体以及qq、微信等平台,发放明白纸、资助政策清单,点面结合宣传资助政策,做到了应宣尽宣、应助尽助、应知尽知。

三、实施“四大”行动,构建志智双扶体系,阻断贫困代际传递

2014年以来,广安市实施普及攻坚、师资补充、学校通网、家校共育“四大”行动,构建完善志智双扶体系,斩断贫困家庭代际传递,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,助推全市贫困家庭如期脱贫。

实施普及攻坚行动,志智双扶学校作用突出。以“对标解决历史欠账”为突破口,将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造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、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等列入纳入教育扶贫重点项目,大力实施公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,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化解三年攻坚计划,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及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等系列专项行动,圆满完成“全面改薄”任务,全市幼儿园毛入园率、义务教育阶段完成率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、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分别达89.46%97.02%92.56%97.1%,农村薄弱学校基础条件大幅改善,志智双扶的学校堡垒更加夯实。

实施师资补充行动,志智双扶活力稳步提升。出台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办法,加强乡村教师配备,强化农村音体美教师直接考核招聘及特岗教师招聘力度,近五年,全市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5243名、招聘特岗教师871名、合同制幼儿教师570名,选聘部省属公费师范生443名,90%的新招聘教师都充实到乡村。推进教师校长交流轮岗,推行教师“县管校聘”改革,保障乡村教师待遇,兑现乡村教师补贴,建设教师周转房,促进城乡师资配置进一步均衡。近五年来,全市2500余名乡村学校教师因此政策评上了高级教师职称,累计新改扩建农村教师周转房5238套,志智双扶的“引路人”越来越多。

实施学校通网行动,志智双扶手段丰富多样。按照“先急后缓、突出重点、整体推进”的原则,升级改造市、县两级教育城域网,全市所有学校(含农村教学点)全部接入最低不低于200M的互联网,通网率达到100%。利用免费网络学习平台、广电网络电视、中国电信ITV电视教学频道和广安友谊中学是四川云教育15所主播学校之一优势,向广大师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。目前,全市已录制课堂教学资源1.1万节次,实现了视频、教案、学案对中小学校各年级教学大纲规定课程全覆盖,全市30%小学生,85%中学生、98%教师拥有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。

实施家校共育行动,志智双扶成效显著。开展“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”“关爱留守儿童”“小手拉大手”等活动,通过国旗下讲话、主题班(队)会、告家长书等形式,积极开展扶贫宣传主题教育。推行“法律进校园”,聘请法制副校长,常态化开展“学宪法、讲宪法”活动,增强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与义务意识,营造尊师重教、兴学办校的育人环境。加强家校沟通,积极搭建学生上放学、入学和毕业离校、假期前后、中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束返校等关键时段的管理沟通渠道,营造同监管、同培育、同教育的浓厚育人氛围。

(王伟 陶大政 熊洪伟)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编辑:李垚秋
Baidu
map